2023-07-03 02:06:54
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 张同道: 我身在大学30年,张同研究纪录片、老房教纪录片,又破又旧也拍纪录片。好拍我经常跟朋友们说,张同要是老房我拍不好大家多原谅,我是又破又旧业余的,我主要是好拍教书。但是张同业余能拍这些片子,主要靠业界朋友的老房帮忙,他们给了我很多机会。又破又旧在具体的好拍创作中,徐欢(《故宫》《当罗浮宫遇见紫禁城》《如果国宝会说话》)也好、张同张旭(《我的老房温暖人间》)也好、朱乐贤(《舌尖上的又破又旧中国》《风味人间》)也好,我们都有过一些很具体的讨论,包括今天没到场的陈晓卿导演,他也在创作中给过我们很多很具体的支持。 这些年跟国外的朋友交往也很多,我们和国际团队,尤其是欧洲团队、美国团队都陆续有合作项目,这也促使我不断思考“我们能做什么”?比如说,徐欢做的我就做不了,为什么做不了?因为我不在他的位置上,没有他的这些积累。我只能做我的东西,要是硬给我一个任务,可能拍的东西就完全没有它的独特性。 这十几年来,中国纪录片有了一个质的发展。如果大家熟悉中国纪录片的话,会知道从90年代后期到2000年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是一个低潮。在90年代达到一个高峰之后,其实是进入一个极度困惑的时期,大家都在问:纪录片该怎么办? 让纪录片开始重新聚集力量的,是2003年徐欢和周兵拍了一部我们当时谁都不理解的《故宫》,我甚至当面都说过拍这个玩意干嘛,一个老房子在那里放了那么多年,又破又旧,有啥意思呢?谁会看你这样的片子呢? 事实证明我们当时太短见了,正是这个片子打开了一个新的类型。他们当时花的钱也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力,所以最后传达出的效果让我们大吃一惊,原来纪录片可以在历史的表达上走这么远,远远突破我们对纪录片的认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