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-07-31 15:51:12
该研究由武汉大学天文学系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团队牵头完成,首次相关成果7月2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《自然》发表。观测 微类星体是到黑洞脉银河系内由一颗中子星(或黑洞)与一颗普通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,中子星或黑洞吸积恒星的中国天眼物质,产生高温的首次吸积盘及相对论性喷流,是观测研究强引力场和相对论物理的宇宙天然实验室。GRS 1915+105含有一个快速旋转的到黑洞脉黑洞,自发现起约30年来,中国天眼该黑洞一直具有丰富的首次X射线光变特征和间歇性射电喷流。 此项研究中,观测研究团队对GRS 1915+105开展了高时间精度的射电连续谱光变和偏振监测,发现该微类星体的黑洞存在微弱的射电“脉搏”,周期约为0.2秒。这一发现得益于“中国天眼”的高采样优势和探测灵敏度优势。 “此次发现的黑洞‘脉搏’周期不稳定,而且大部分时间无法探测,因此称之为准周期振荡。”文章第一作者、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王培介绍,研究团队还分析了黑洞喷流的复杂动力学特性,揭示了该准周期振荡现象与黑洞相对论性喷流直接相关。